有两种,一种是划格法,一种是划圈法(1)划圈法 划圈法所采用的附着力测定仪是按照划痕范围内的漆膜完整程度进行评定,以级表示。是按照制备好的马口铁板固定在测定仪上,为确保划透漆膜,酌情添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以80-100r/min均匀摇动摇柄,以圆滚线划痕,标准圆长7.5cm,取出样板,评级。
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测定仪的针头必须保持锐利,否则无法分清1,2级的分别,应在测定前先用手指触摸感觉是否锋利,或在测定若干块试板后酌情理换。
(b)先试着刻划几圈,划痕应刚好划透漆膜,若未露底板,酌情添加砝码;但不要加得过多,以免加大阻力,磨损针头。 (c)评级时可以7级(最内层)开始评定,也可以1级(最外圈)评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5以上完好,则认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认为坏损。例如,部位1漆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为1级;部位1漆膜坏损而部位2完好的,附着力次之定为2级。依据类推,7级附着力最差。
通常要求比较好的底漆附着力应达到1级,面漆的附着力可在2级左右。(2)划格法附着力标准主要有ASTMD3359、ISO-2409和GB9286-98。其测试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对于附着力级别的说明次序刚好相反。
ASTMD3359是5B-OB级由好到坏,而ISO-2409是0-5为由好到坏。实验工具是划格测试器,它是具有6个切割面的多刀片切割器,切刀间隙1mm、2mm和3mm(刀头可以更换)。将试样涂于样板上,干燥16小时后,用划格器平行拉动3-4cm,有六道切痕,应切穿漆膜至底材;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与前者垂直,切痕同样六道;这样形成许多小方格。
对于软底材,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成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向前和后各扫几次,即可评定等级;而对于硬质底材,先清扫,之后贴上胶带(一般使用3M胶带),且要保证胶带与实验区全面接触,可以用手指来回摩擦使之接触良好,然后迅速拉开,使用目视或者放大镜对照标准与说明附图进行对比定级。其分级的标准描述为: 级别描述 0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1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受影响面积不能明显大于5% 2在切口交叉处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影响面积为5%-15% 3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面积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在15%-35% 5沿边缘整条脱落,有些格子部分或全部脱落,受影响面积35%-65% 6剥落的程度超过4级 在划格法测定附着力时,可以最高测定250μm厚度的涂膜。根据涂层厚度大小,可以选择不同的划格间距,一般为涂层小于60μm,硬质底材间距1mm,软质底材间距为2mm;涂层厚度为60-120μm,软硬质底材间距均为2mm;涂层厚度大于120μm,软硬质底材间距选择3mm。
在ISO12944中规定,附着力需要达到1级才能认定为合格;在GB中,附着力达到1-2级时认定为合格。
油漆附着力的测试方法会根据不同底材的测试需求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有耐盐雾测试、冷冻测试、刀削测试、折弯测试、高低温测试、水煮测试以及基础等百格附着力测试等等。 油漆附着力是指油漆膜与被涂物表面之间或涂层之间相互结合的能力。
附着力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附着力好的漆膜经久耐用,具备使用要求的性能;油漆附着力差的漆膜容易开裂、脱落,无法使用。
油漆附着力检测方法 1.首先用美工刀片或划格器在油漆涂层上划出十字格子的形状,横纵各划一刀,型成一百个细小方格,格子为1mm×1mm。划格器的切口应至油漆底层。 2.用毛刷朝对角线方向各刷五六次,把小碎片刷干净,再用胶带贴在切口上并拉开,胶带的粘附力为350-400g/平米。 3.最后用放大镜观察格子区域的情况。
4.检测结果见油漆附着力的检测标准。 油漆附着力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编辑我们判断油漆附着力的标准主要是看面漆或电镀层被胶带粘起的数量和百格的百分比。一共分为五个等级: 1、ISO等级:5=ASTM等级:0B,这代表油漆的剥落面积大于65%。
2、ISO等级:4=ASTM等级:1B,一些方格部分或者全部剥落,剥落面积大于35%-65%。 3、ISO等级:3=ASTM等级:2B,代表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大面积油漆剥落,甚至有的格子部分被整片剥落,面积超过15%-35%。 4、ISO等级:2=ASTM等级:3B,代表切口和相交处边缘被剥落面积大于5%-15%。
5、ISO等级:1=ASTM等级:4B,这代表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的油漆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小于或等于5%。 6、ISO等级:0=ASTM等级:5B,这代表了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切口边缘完全光滑。这是最高等级的附着力。
喷漆附着力差出现百格测试掉漆问题的解决方法: 底材与油漆之间出现附着力差掉漆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层间附着力不足导致,通常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在基材表面喷涂静川附着力处理剂,再喷涂油漆,通过附着力处理剂的作用与底材和油漆相互结合,形成坚固涂层。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钢结构油漆涂层附着力的测试方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测定附着力的方法有:划圈法、划格法、拉开法、扭开法及美国ASTM中的划X法等数种,国家标准标准GB1720-89(79)规定了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的方法,而GB9286-88规定了采用划格法测定附着力,GB5210-85规定了采用拉开法测定涂层附着力的方法。
其中应用最简便的是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现场最为常用的是划格法。
(1)、划圈法测定附着力划圈法所采用的附着力测定仪是按照划痕范围内的钢结构油漆的漆膜完整程度进行评定,以级表示。是按照制备好的马口铁板固定在测定仪上,为确保划透漆膜,酌情添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以80-100r/min均匀摇动摇柄,以圆滚线划痕,标准圆长7.5cm,取出样板,评级。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测定仪的针头必须保持锐利,否则无法分清1,2级的分别,应在测定前先用手指触摸感觉是否锋利,或在测定若干块试板后酌情理换。(b)先试着刻划几圈,划痕应刚好划透漆膜,若未露底板,酌情添加砝码;但不要加得过多,以免加大阻力,磨损针头。
(c)评级时可以7级(最内层)开始评定,也可以1级(最外圈)评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5以上完好,则认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认为坏损。例如,部位1漆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为1级;部位1漆膜坏损而部位2完好的,附着力次之定为2级。依据类推,7级附着力最差。
通常要求比较好的底漆附着力应达到1级,面漆的附着力可在2级左右。(2)、划格法测定附着力划格法附着力测试标准主要有ASTMD3359、ISO-2409和GB9286-98。其测试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对于附着力级别的说明次序刚好相反。
ASTMD3359是5B-OB级由好到坏,而ISO-2409是0-5为由好到坏。实验工具是划格测试器,它是具有6个切割面的多刀片切割器,切刀间隙1mm、2mm和3mm(刀头可以更换)。将试样涂于样板上,干燥16小时后,用划格器平行拉动3-4cm,有六道切痕,应切穿漆膜至底材;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与前者垂直,切痕同样六道;这样形成许多小方格。
对于软底材,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成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向前和后各扫几次,即可评定等级;而对于硬质底材,先清扫,之后贴上胶带(一般使用3M胶带),且要保证胶带与实验区全面接触,可以用手指来回摩擦使之接触良好,然后迅速拉开,使用目视或者放大镜对照标准与说明附图进行对比定级。其分级的标准描述为:级别描述0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1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受影响面积不能明显大于5%2在切口交叉处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影响面积为5%-15%3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面积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在15%-35%5沿边缘整条脱落,有些格子部分或全部脱落,受影响面积35%-65%6剥落的程度超过4级在划格法测定附着力时,可以最高测定250μm厚度的涂膜。根据涂层厚度大小,可以选择不同的划格间距,一般为涂层小于60μm,硬质底材间距1mm,软质底材间距为2mm;涂层厚度为60-120μm,软硬质底材间距均为2mm;涂层厚度大于120μm,软硬质底材间距选择3mm。在ISO12944中规定,附着力需要达到1级才能认定为合格;在GB中,附着力达到1-2级时认定为合格。
划圈法与划格不同处在于,划圈交叉所形成部位的面积是递增的,评级考察的是不受损区域所处的位置,而划格法每一个划格面积是固定的,评级采用受损面积比率。(3)、拉开法测定附着力拉开法测定的附着力是指在规定的速率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测定涂层或涂层与底材间的附着破坏时所需的力,以Mpa表示。此方法不仅可检验涂层与底材的粘接程度,也可检测涂层之间的层间附着力;考察涂料的配套性是否合理,全面评价涂层的整体附着效果。拉开法测试的相关标准有ISO4624-2004(最新版标准)、ASTMD-4514、GB5210等。
国外常用测定拉开法的仪器是Elcometer附着力试验仪。此仪器较小,可用于现场检测。但有些时候,类似Elcometer-106手动拉开测试仪由于手工操作是不稳定性而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在有些国家的行业内不再使用,Elcometer试验是将一铝制试验拉头粘在涂层上,采用有刻度的机械拉力试验机将拉头拉脱,从标尺刻度读出拉去铝头的拉力。一般在金属基体上进行拉开试验可能发现三种失效类型:(a)粘接失效,即受拉力后,胶层从涂层或试验拉头上拉断或其自身内部拉断,认为是胶粘剂的失效。
涂层与基材或涂层与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均回超过些值。(b)附着力失效,即涂层与基体在拉力下分离,此值为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c)内聚力破坏,即涂层本身被拉断,此值作为层间附着力的数值,涂层与底材的附着力超过这一数值。
对于每一种涂料都有规定拉开法测定数值,一般要求大于2Mpa,环氧双组分涂料大于4MPA。值得注意的是,采用Elcometer试验仪测定的拉开法附着力数据与国标规定的拉力实验机测定的数值有一定的差距。多次实验的经验,Elcometer试验仪数据乘以3-3.5倍与拉力机测定的数值相近。
因此,每种测试方法的试验数据,只能同类比较,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在填写检测报告时,也要注明使用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对于附着力的要求,ISO12944-6中对于涂层体系(干膜厚度大于250μm)的附着力要求为按照ISO4624拉开法附着力测试,至少要达到5Mpa。对于旧涂层参考数值为2Mpa,如果低于2Mpa要将旧涂层予以除去。
耐擦洗大于1000次,有害物质限量要通过ccel环境标志。 漆膜的附着力是指漆膜与被附着物体表面通 过物理和化学力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
漆膜的附着力是考核漆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附着力的好与坏关系到整个配套涂层的质量。
漆膜只有很好地附着在被涂物件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保护和装饰作用,才能达到应用涂料的目的,否则即使涂层具有很好的保护性和装饰性,但由于附着不好而造成大片脱落,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现行大 多数产品标准中对漆膜附着力都有要求,因此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的研究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漆膜的附着机理漆膜的附着机理,大体上可分为机械附着和化学附着两种。机械附着力取决于被涂板材的性质及所形成的漆膜机械强度;化学附着力指漆膜和板材之间的分界面漆膜分子和板材分子的相互吸引力,取决于漆膜和板材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般认为,漆膜的附着性取决于成膜物质中聚合物的极性基团,如-OH、-COOH与被涂物表面的极性基之间的相互结合。凡是减少这种极性结合的各种因素均将导致漆膜附着力的降低。如被涂物表面有污染、有水分;涂膜本身有较大的收缩应力;聚合物在固化过程中相互交联而消耗了极性基的数量等。
二、漆膜附着力测试标准 现行有效的漆膜附着力测定的国家标准有3项: 1.GB/T1720-7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此法系将样板固定在一个前后可以移动的平台上,在平台移动的同时,用作圆圈运动的唱针划透漆膜,并能划出重叠圆滚线的纹路,从圆滚线的纹路中观察漆膜破坏的位置,以判断附着力的级 别。2.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等效采用ISO2409-1992《色漆和清漆 划 格试验》。该法是根据样板底材及漆膜厚度用不同间距的划格刀具对漆膜进行格阵图形切割,使其恰好穿透至底材,按漆膜从划格区域底材上脱落的面积来判断附着力的级别。
3.GB/T5210-85《涂层附着力的测定 拉开法》 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4624-1978《色漆和清漆 附着力的拉开试验法》。该方法所测定的附着力是指在规定的速度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测定涂层间或涂层与底材间附着破坏时所需的力,以MPa表示。
可以。通常来说,油漆检验员对拉拔实验并不陌生。
无论是NACE,还是SSPC,抑或是FRISO考试,都会涉及拉拔实验。
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建造行业的油漆检验中,也会有很多机会接触拉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