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蝰拥有强力的毒性,其毒性与锯鳞蛇性质十分相似。人体中毒后的表征大致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眩晕、昏厥或痉挛等。强烈的磷脂酶A2会释出毒素令心脏中毒及肌肉中毒。角蝰的蛇毒能导致毒性最强的出血性中毒,其毒性就LD50的标准而言,以点滴静脉注射方式计算有0.4毫克/千克,进入皮下组织的份量则为3.0毫克/千克。正常人体只要摄取了40-50毫克的角蝰蛇毒就足以致命。蛇属于爬行纲蛇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属于有鳞目。
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蛇虽细长却是脊椎动物。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及新西兰、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虫等为食。一般分无毒蛇和有毒蛇。毒蛇和无毒蛇的体征区别有:毒蛇的头一般是三角形的;口内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一般情况下尾很短,并突然变细。无毒蛇头部是椭圆形;口内无毒牙;尾部是逐渐变细。虽可以这么判别,但也有例外,不可掉以轻心。蛇的种类很多,遍布全世界,热带最多。中国境内的毒蛇有莽山烙铁头、五步蛇、竹叶青、眼镜蛇、蝮蛇和金环蛇等;无毒蛇有锦蛇、蟒蛇、大赤练等。
角蝰以蛇类独有的蛇行(sidewinding)形式进行移动,不过由于它们多在沙砾间行走,因此它们并不是以滑行的方式移动,而是以身体的重量向地面施压,产生移动的力量。所以,研究者通常可以借着残留在沙地上蛇印,以判断角蝰腹部的鳞甲数量。角蝰性格沉稳,但当面对威胁的时候,它们会把身体蜷曲成C状,并摩擦身体以向敌人作出警示。由于它们的鳞甲相当坚硬,因此能摩擦出强力的响声,就像锯鳞蝰蛇一样。它们也拥有急遽的咬击能力。动物学家在观察被捕获的角蝰时发现,它们多数于四月进行交配,而且会躲藏于沙石之中。角蝰是卵生的,每次大约能生产8至23枚蛇卵。角蝰会把蛇卵藏在岩石之下,又或放置在其它动物所掘出的洞穴之中。经过50-80天的孵育过程后,幼蛇便会出生。